2025 年11月9日,全国“田家炳杯”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圆满落幕。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4 名参赛学子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、精湛的教学技艺与沉稳的现场表现,在全国 93 所高校、382 名参赛选手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,最终斩获二等奖 3 项、三等奖 1 项,以优异成绩彰显了学院师范人才培养的扎实成效,为学校赢得荣誉。
全国“田家炳杯”教学技能大赛是国内教育硕士领域层次最高、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广的专业赛事,其考评标准严苛、竞争尤为激烈。本次大赛历经两轮选拔:初赛阶段淘汰近半数选手,仅 78 所高校的 199 名优秀学子成功晋级决赛;最终经全流程综合评审,仅评选出一等奖 20 名、二等奖40名、三等奖81 名。决赛环节涵盖现场抽题、限时备课、模拟授课、现场答辩等关键流程,对选手的教学设计能力、课堂驾驭能力、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进行全方位、高标准考核,充分考验参赛学子的综合素养。
为保障参赛工作有序推进、力争佳绩,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,提前部署备赛工作,组建了以李振梅、郭常勇两位教师为核心,联合学院教学法专家与一线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团队。指导团队围绕赛事要求,构建 “理论研习—模拟实战—复盘改进”的系统化备赛体系,从课程标准解读、教学环节设计、课件制作优化、教姿教态规范等方面,对选手开展精细化、针对性指导;同时通过多次模拟演练,帮助选手熟悉竞赛流程、攻克薄弱环节,为参赛学子筑牢备赛基础。
本次赛事中,学院5名学子自报名初赛起便全力以赴,凭借前期在校内选拔中展现的扎实专业功底与出色教学潜力,历经多轮校内模拟考核与专项打磨,最终4人成功突围晋级决赛,且在决赛舞台上均稳定发挥、不负众望,实现 100% 决赛获奖,这一成绩在全国参赛高校中亦属亮眼,充分彰显了学院学子过硬的专业实力与良好的综合素养。其中,长期深耕师范生教师教育领域的李振梅教授,凭借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功底、丰富的教学大赛指导经验,针对孔渝蓁、王晨旭、陈智鑫三位研究生的个性化特点,从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、高中物理教材的深度分析、每节课教学设计的创新,到课堂互动节奏的把控、答辩策略与逻辑梳理等多方面开展一对一专项指导,取得2个二等奖、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,李振梅教授同时获得2项“全国优秀指导教师”荣誉称号。郭常勇教授则聚焦教学实践能力提升,结合自身对学科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,指导刘伟琦同学反复打磨教学流程,优化教学细节,帮助其在决赛中以严谨的教学逻辑、扎实的知识讲解与灵活的临场应对,成功斩获二等奖。郭常勇教授同时获得1项“全国优秀指导教师”荣誉称号。
以下是来自赛场的精彩瞬间
王晨旭同学以清晰的教学框架与高效的课堂互动荣获二等奖(指导教师:李振梅教授)

陈智鑫同学凭借严谨的知识讲解与灵活的教学应变斩获二等奖(指导教师:李振梅教授)

孔渝蓁同学依托完整的教学设计与沉稳的现场表现赢得三等奖(指导教师:李振梅教授)

刘伟琦同学以严谨的教学逻辑、扎实的知识讲解,成功斩获二等奖(指导教师:郭常勇教授)

此次佳绩的取得,不仅是参赛学子们近三个月来牺牲课余时间刻苦钻研、反复打磨教学方案,在备赛过程中主动查阅数十篇教学研究文献、完成上百次模拟授课练习的成果,更印证了学院长期坚持 “实践育人” 理念,通过完善课程体系、强化实践教学、搭建竞赛平台等举措,持续提升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成效,是学院 “教、学、练、赛” 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生动体现。
近年来,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始终坚守 “立德树人” 根本任务,聚焦师范人才培养核心目标,构建“校内实训+校外实践+赛事锤炼”三维培养体系,通过建设标准化微格教室、对接优质中学实习基地、常态化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举措,持续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。此次在全国大赛中的优异表现,是对学院育人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充分肯定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以高水平赛事为引领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优化人才培养体系,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输送更多高素质、专业化的优秀教育人才。
